当前位置: 主页 > 工作动态 >

双峰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落实全县“万名干部大走访、进村入户送温暖”脱贫攻坚大推进活动工作总结

时间:2017-03-21

根据《双峰县“万名干部大走访、进村入户送温暖”脱贫攻坚大推进活动工作方案》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2017年1月5日—1月20日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到局对口扶贫村——杏子铺镇品端村和庆乐村,进村入户,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回头看”和访贫问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基本村情和前段帮扶工作回顾
 品端村位于杏子铺镇区东面,地处涟水河畔,属韶山灌区、洋潭库区,地理位置较偏僻,是水府庙水库移民安置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25人,共245户,党员3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共 163人,其中五保户3户,低保户19户,因病致贫33户,占比达70%以上。水田561亩,山地928亩,无任何集体经济,是典型的贫困村。
 庆乐村位于杏子铺镇东南部,三面与湘乡毗邻,属水府庙水库移民安置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以山地为主,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696人,党员2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共127人,五保户9户,40岁以上的单身汉10人,因病致贫26户,占比达60%以上。水田280亩,山地2200多亩,无任何集体经济,是典型的贫困村。
     2016年我局对口帮扶两村,一年来两个扶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实施了安全饮水、山塘渠道整修、水毁建设、以工代赈、光伏发电等5个扶贫工程项目,争取项目和资金达70多万元;贫困农户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两个村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一对一帮扶,实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全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3次,向贫困对象赠送了慰问金和物资4.8万元以上。完成两个村2016年15户6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切实加强村级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村级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事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调动了党员和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一步凝聚了工作合力。
  二、本次活动开展情况
(一)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万名干部大走访,进村入户送温暖”脱贫攻坚大推进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后,我局结合发改部门和联系挂点村的实际,迅速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贺展翅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朱云龙为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工作组,由朱云龙兼任工作组组长,陈红卫和朱龙武为工作队员,具体负责整个活动的协调调度、督查落实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分成二个大组,进驻品端村和庆乐村,开展大走访、大沟通、大排查、大服务行动。
    (二)扎实开展走访慰问。全局干部职工冒着寒风细雨,进村入户大走访,采取召开村支两委会议、上门入户等方式,积极宣传扶贫政策,与贫困户交心谈心,及时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及思想动态,查找前段结对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贫困户共同完善具体帮扶措施。开展了访贫问苦慰问活动,赠送了慰问金近3万余元。同时,因势利导,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帮助摸索一条能尽快脱贫致富的路子,为贫困户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搞好总结和“回头看”。走访调研后,全局每个干部职工静下心来,认真回顾与总结,开展“回头看”,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对照前段帮扶成效,每户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准确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路子,制定下步脱贫帮扶计划,做到因户施策,精准“滴灌”。个人调研报告写好后,集中交局长亲自审阅把关,确保整个活动取得实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落实“领导挂点、单位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充实力量,强化责任,充实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贺展翅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明峰任副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朱云龙任副组长,其他局领导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驻村帮扶工作组,由陈红卫任工作组组长,朱龙武为工作队员,具体负责整个帮扶的协调调度、督查落实。
   (二)瞄准目标,精准发力。深化“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理念,按照“包生产发展、包矛盾调处、包增收脱贫、包验收过关”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涟水村(庆乐、沿河、梅子三村合并后的村名)和品端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围绕贫困村退出“两个确保、两个完善”、贫困人口脱贫“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圆满完成年度指标任务,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按计划脱贫摘帽。
    (三)转变作风,务求实效。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示范,坚持问题导向,发扬务实作风,全局干部职工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和对人民满怀深情的民本情怀,带着感情和责任,以脱贫攻坚大推进活动为契机。明确每个结对帮扶干部职工每个季度必须入户走访一次,定期与结对帮扶对象交心谈心,及时掌握情况,在思想上、生活上和产业发展上予以帮扶,确保工作做实,做出成效。